老皇帝去世,新皇登基,太后垂帘听政,老旧势力还没有完全交出权力,而新势力也没有巩固好新政的根基,整个国家内忧外患、国库空虚、官员尸位素餐。
新皇秉持以仁孝治国,而且他真的想要把国家治理好,但是,想要做事情就要先清除身边的掣肘。
太后帮助新皇度过了交接阶段之后,还不想交出手中的权力,这对新皇来说既不能动手强迫,也不能置之不理。
太后与皇帝虽然表面上挺和和气气,但私下里斗争到已经不可开交,如果幼稚地去愚忠愚孝,最后不过是一死而已,岂不冤枉?
朝堂之上自然也分成了两派,太后一派以及皇帝一派,顾廷烨自然是坚定地跟皇帝站在一起,而齐衡这个时候选择了站队太后。
齐衡这么选纯粹就是因为盛明兰嫁给了顾廷烨,而不是因为真正为了这个国家或者齐家的利益,太后自然也乐得拿着齐衡这把锐利的刀去捅顾廷烨,
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,这是太后的借刀杀人之计,但齐衡却甘愿做太后的手中刀,只要能伤到顾廷烨无论怎么样他都不在乎。
借着清除逆党的时机,齐衡抓了顾廷炳一帮顾家的兄弟,表面上看实际上顾廷烨很头疼,但其实,齐衡也中了顾廷烨的借刀杀人之计,正好借着这个事情去打击顾廷煜跟小秦氏。
顾廷烨成熟之后,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用借刀杀人的手段,几乎不会自己动手。
地位超然之后,就拥有了更广阔的信息,能摸透很多人的痛点,也能够了解到隐秘的手段,借着这些就可以策划很多行动。
兵者,诡道也。
真正进入宅斗以及政治斗争角色之后,腹黑的侯爷还是那个战场上算无遗策的将军。
而齐衡看起来还是书生意气,甚至在政治斗争方面,成熟得比盛长柏都要晚。
什么叫算计?
大概就是顾廷烨这样的,详细调查对手的痛楚,布置陷阱,引对手来跳陷阱,算对方的需要跟想法,算自己的资源跟对策,然后制定让对手上当损失的计划。
原著中关于顾廷烨年少时候的事情,其实都是暗写,通过别人的嘴来写,或者通过顾廷烨的回忆来写,并没有真正展开顾廷烨的成长历程,相对照的,明兰的成长历程都是明写。
其实两个人都是特别能算计的,顾廷烨也经过了明兰所经历的黑暗,因此他们是互相理解,两个特别能算计的人聚在一起难免要互相算计,因此他们开始互不信任,要慢慢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,
如果把整个《知否》的故事简化一下,两个单纯的人是如何变成精于算计的人,两个精于算计的人又如何能够走到一起?
想要真正能守住自己的菩萨心肠,就一定得能拿得出雷霆手段。
借刀杀人本身并没有好与坏,关键还是看自己怎么算计,怎么使用。
如果一直只是从所谓正能量这些表面上去考虑问题,我们也许就真正中了某些人的借刀杀人之计。
被人卖了,却只能怨天尤人?
我们会发现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算计,为了自己的利益、为了儿女的未来,只不过有的人成功了,有的人失败了,有的人在算计别人的过程中走上了邪路,而有的人则能修炼成晶莹剔透。
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要当傻白甜, 也没有任何一对父母去教儿女做傻白甜,恰恰相反,从小父母都在教育孩子要精于算计,懂得借力打力,不然进入社会之后,就是别人屠刀下的亡魂。
雷霆雨露,莫非天恩,仁义一生,死于诏狱,难言不得死所。
真不能等到被人算计到完蛋的时候,再来抱怨天地不公,万事真的要自己多想想,多筹谋算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