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聪明人,一定会紧紧守住自己的核心利益,同时还要想尽办法从别人那里攫取更多利益。
这里面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,在正常的社会交往跟运营过程中都是如此的,如果做一件事情只赔本不赚钱、只付出没回报,也不可能持续去做。
因此每一个人的策略都分成两部分,第1部分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,第2部分是如何扩张放大。
这世上有一种人是最可怕的,他不怕失去,也不希求得到,既不能通过利益来打动,也不能通过威逼来动摇,也就是孟子所说的,富贵不能淫,威武不能屈,贫贱不能移,此之谓大丈夫。
大丈夫只是少数中的少数,大多数人大概都会被富贵、威武和贫贱所改变。
也正因为如此,策略才有了实施的空间和原因,翻开《战国策》,会发现这些策士们,通常也都是通过利诱、威逼来打动君王。
献计献策,大体就是让人做个策士,提供逻辑跟方法。
华兰嫁给忠勤伯府次子袁文绍,本来按照盛家当时的情况,这已经是高嫁,在婆家是持续被欺负,难以翻身。
但是,随着盛家越来越兴盛,盛长柏中了进士联姻海家、盛明兰高嫁宁远侯府成为侯府夫人,华兰在袁家的日子还得不到改善,这让华兰肯定不服气,毕竟现在手里有牌了,可以跟婆婆较量较量。
婆婆可不知道华兰的这些想法,更没有考虑过华兰的家世今时不同往日,还是对华兰各种刻薄对待,抠唆华兰的嫁妆。
这些事情,祖母、王若弗也知道一些,但是毕竟没有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到华兰,只能是补贴些银子,加以宽慰。
如兰、明兰,可不是那么好惹的,如兰当着袁家一大家子面儿,跟华兰婆婆撕破脸对骂,逼得华兰婆婆脱口而出要和离。
明兰抓住话柄,穷追猛打,逼问袁家是不是真打算和离,盛家真可以接受,华兰婆婆被明兰这么一吓唬逼迫,自然不敢说真和离,毕竟她也做不了主啊。
王大娘子看着三个女儿报团儿上阵,倒也安稳,知道只要自己不送,队友就能带飞。
从这里开始,华兰跟婆婆算是正面宣战。
怎么解决?
华兰其实没有思路,毕竟身处其中,很难想透里面的关节。
明兰私底下,献出了一条计策,也就是凶狠的一招,围魏救赵。
婆婆不是偏心大房嘛,但是大房读书不成、武艺不就,根本没有前景,二房的袁文绍不一样,有顾廷烨跟盛长柏的连襟支援,事业越来越好,水涨船高。
明兰让华兰去找忠勤伯的妹妹,也就是寿山伯夫人,去讲被婆婆逼迫的已经过不下去了,孩子都被烫伤了,更重要的是闹得兄弟离心,袁家眼看就要分崩离析。
忠勤伯府倒了,对寿山伯夫人来说,就少了娘家的助力,这是核心利益。
说服了寿山伯夫人给袁老伯爷纳妾,而且是良妾,从外面清清白白地娶一位姑娘进府。
聪明人一点就透,这就是投名状啊,毕竟盛华兰的背后现在是一堆有势力的当权派。
寿山伯夫人懂。
很快,张姨娘进府,跟袁伯爷浓情蜜意,日子过得好不快活。
华兰婆婆直接蒙圈,别说找华兰麻烦,想要让自己老公回心都做不到,张姨娘很快还生下了一位庶子,简直爆炸强。
至此,明兰的这一套围魏救赵的打法,彻底把华兰婆婆给打趴下,只能天天去跟张姨娘斗法,没有功夫和心力折腾华兰。
如果核心利益被威胁,势必要收缩回防,华兰婆婆的核心利益自然就是袁伯爷的信重,现在老伯爷身边有了新欢枕边人,后院起火。
斗争的方式,永远不是直来直去,而是弯弯绕绕,只要能攻击到对手的核心利益,肯定就会有效果。
关键还是,清醒认知对手的核心利益是什么,然后再使劲儿戳这里。
这也是明兰第一次主动献策,效果杠杠的,当然后来明兰也多次献策,都取得了极好的战果,也收获了一大批人的好评。
人缘是越来越好,谁不喜欢跟聪明人、跟能帮到自己的人交朋友呢?